城镇化与国家汽车产业
4.汽车产业在扩大就业方面潜力巨大。汽车制造业是拉动效应最强的工业部门之一。有统计显示,在德国,汽车及其相关就业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超过了1/4;在美国,这个比例是1/8。在中国,2007年,汽车工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到265万,与间接就业人员比为1∶11,带动间接就业人员3000万,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1.2%。2008年,汽车工业以及上下游产业带来3700万人就业,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比重12%强。有机构预测,中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2010年将达到357万人,2015年将突破500万,到2020年将达到776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到那时,间接拉动就业估计超过7000万人。显然,这样的吸收劳动力资源的能力,对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保持,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5.汽车产业对改善城市的空间布局作用显著。在汽车产业未发展以前,我国主要城市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存在一元化特征,即人口和人们的非农业活动基本局限于城市内部,城市范围狭小,功能比较单一。汽车产业大发展之后,许多城市和地区进入汽车社会,人们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人口逐步迁移到郊区生活和工作,文体、教育等人类活动也开始向郊区扩散。
三、现阶段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给城镇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我们正面积极地对待
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汽车的迅速普及,中国快步进入汽车社会。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经济和社会问题,其中能源短缺、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不仅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增长的三大制约因素,同时也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使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约束矛盾更加突出。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声音,呼吁国家对汽车产业进行限制、放慢汽车产业发展速度。我们认为,对这种观点需要仔细加以辨析。
应该看到,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给城市环境和国家的能源安全带来了一定压力,但这是所有发展汽车产业的国家都必然面临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放松汽车产业的发展。西方一些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在工业化发展历史上,一些国家在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对待汽车产业的不同态度,形成了不同的国家竞争力结局。例如,英国是最早试图放弃国家汽车产业的现代化经济大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放任国内汽车品牌衰落,以为其他产业如金融、信息、贸易等“软性”产业的崛起,能够真正替代工业化时代的典型“硬性”产业———汽车产业,结果当金融、贸易等软性产业遭受全球金融风暴冲击时,国家经济竞争力迅速衰落。美国也曾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逐步放松了对国家汽车产业的重视,无视国家汽车产业重疾缠身、竞争力下降的挑战,最终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全球第一大汽车公司通用汽车走向破产边缘,国家制造业竞争力遭受重创,不得不出资超过数百亿美元来挽救颓势。相反,日本和德国、韩国,即便是各自国家的信息产业、金融产业再强,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以汽车为代表的国家制造业的重视与扶持,中央政府总能在第一时间出面,维护国内汽车产业的最大利益。其结果是,这些国家综合竞争力基础牢固,抵御国际市场各类风险的能力很强。
由此可见,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它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只有通过这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来加以解决,而绝不能限制它的发展。
四、积极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城镇化与汽车产业协调发展
汽车产业在面临能源、环境、交通等诸多挑战的同时,它自身也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汽车产业正在向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转型,这就为汽车产业与城镇化进程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中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世界汽车产业加速向中国市场转移给城镇化带来新机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业投资最集中的区域,大量的资金、技术向中国转移,使中国的汽车产业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不仅传统汽车产业优势城市如长春、武汉、上海、北京等有了更大发展,而且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如成都、重庆、柳州、郑州等地的汽车产业,也由于外资的进入而不断发展壮大。这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注入了发展的活力,有力改变了我国城镇化地区间不平衡的局面,给我国的城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2.城市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给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扩大汽车消费,既是国内消费升级发展演进的必然产物,也是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必然要求。去年,我国汽车新车销量一举突破1300万辆,今年估计能够超过1700万辆,这证明了我国消费升级的巨大活力。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城镇化的发展重点由特大型城市向中小城市的快速扩散,国内汽车消费梯度将进一步拓宽,汽车消费总量将维持稳定增加。市场稳定扩大,为国内汽车企业进一步提升规模创造了条件,对汽车产业持续发展是最有力的支撑。
3.城镇化过程中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将有效促进汽车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面对汽车产业发展给城镇化带来的环境与交通压力,我国许多城市管理者正在积极探索各种应对措施,力图通过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积极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等手段,推动城镇化与汽车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4.汽车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增长,推动城市和谐发展。我国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不仅意味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而且意味着消费模式、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变化与转型;推进国家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不仅意味着产销量的增长,而且必然伴随着产品结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产业组织等方方面面的重大转型。
由消费领域传导而来的产业升级转型压力,与国家战略需要相结合,必然凝聚起巨大的推力,促进汽车产业朝着更高级的自主创新能力、更节能环保的产品结构、更高效的生产方式、更高集中度的产业组织结构转变。
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的日益稀缺,世界汽车制造技术加速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变。混合动力等节能型汽车和氢燃料、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并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是“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方向,也是汽车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注:作者徐和谊,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庆文为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中国能源报总编辑。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politicsinfo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完美作业网有免费视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politicsinfo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完美作业网有免费视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国庆假期收官,藕粉出行体验分享来啦![10-08]
- 合肥国际新能源车展 安凯引领“智·电”出行[10-01]
- 智驭未来 匠心筑梦 中车电动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冠军揭晓[09-30]
- 打卡《黑神话:悟空》取景地 还得靠依维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质量旅游客运服务体系[09-29]
- 绿色公交“新风景”安凯纯电动G6批量上岗绍兴 [09-29]
- 公共出行焦虑重重 欧辉客车BJ6859帮你做好情绪管理[09-29]
- 梦想1+1 VIP 中通客车助力森煜汽运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靓丽名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