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成我国零部件行业中坚力量
08年对于汽车零部件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头。车市萧条、金融危机、关税争端败诉等都成为了影响零部件行业发展的因素。为了准确把握零部件行业08年的整体情况,尤其是关注占零部件行业绝大部分的民营、私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我们按照企业的控股性质不同,将零部件企业分为三类: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资本)、国有企业(包括集体)、私营企业。分别对他们的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零部件行业08年的表现做以总结。
主营业务分析
08年11个月,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计为8377亿元,占整车主营业务收入的77%以上。相比较06、07年而言,收入总额、占整车收入的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以接近30%的比例增长,占整车的比例也从65%提高到了77.9%。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这说明在宏观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零部件行业依然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深入分析08年零部件行业各个类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可以看到私营企业要高出国用、外资零部件企业,总数达到3373.62亿元,占到零部件整体的40%以上。紧随其后之后的是外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325.32亿元,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和最少,仅为1680亿元。
利税分析
08年前11个月,行业整体利润538.7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为6.43%,共实现主营业务税金30.1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为0.34%。分不同企业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图表。
从中可以看出,利润最高的是外资企业,税金最高的是私人企业。利润最低的是国有企业,税金最低的也是国有企业。利润水平高于6.34%的是外商企业,税金比率高于0.34%的是私人和国有企业。
特征总结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零部件行业的特征:
私营企业是行业的中坚力量。主营业务最高、对国家利税做出的贡献最大,但是企业利润水平不高盈利能力较差。
外商企业利润水平高、盈利能力强,成长能力突出。利税总额和比例均远低于民营企业,企业所要承担的税赋负担较轻。
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都是最低的。从整个行业来看,其影响力在逐渐消弱。但是在百强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和主营业务收入总和均占有绝对优势。
原因分析
这样的结果的主要是有以下三个原因造成:一是企业数量的差距、二是国企改革的推进、三是外资的技术、市场优势。
从企业数量来看,外资、国有、私营企业的数量比例为2.5:2.5:5。私营企业数量是最多的,占到企业总数的将近一半。其主营业务收入总和最高也在情理之中。随着国企改革和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国有企业的比总在逐渐下降,目前只能占到企业总数的1/4。这决定了其综合实力无法和外资、民企抗衡。
但是企业数量同样只占1/4的外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占零部件企业总数一半以上的私营企业几乎相当,这主要是外资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所致。外资企业的技术实力要远高于国内企业。以汽车电子行业为例,汽车电子是高附件值高技术标准的行业,行业前景据预测将在2009年接近两千亿美元。而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由德尔福、日本电装、博世等三家占领。在中汽协公布的07年零部件百强企业的排名中,有15家百强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汽车电子,而这十五家都是外资企业,更有十家是外商独资或者是绝对控股。可以说在该领域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已经完全丧失。
另外,随着外国品牌的主机厂在中国地位的巩固,更多的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开始进入中国,虽然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一直要求合资企业在零部件的采购上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整车企业是在保证了核心零部件外购的前提下,才会考虑本地零部件的采购。外资零部件企业在高利润、高稳定性的配套市场依然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国有企业之所以在整体统计时落后,而在百强企业的统计中胜出,这与国有资本的有选择的进退有很大关系。虽然国企仅占零部件企业总数的1/4,但是在百强企业中,国企数量接近一半。在柴油机、传动系统等关键领域,国有企业更是表现出了绝对优势。可以说国有资本虽然说从整体上不占零部件行业的优势地位,但是仍然保持着对于行业的控制能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politicsinfo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完美作业网有免费视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politicsinfo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完美作业网有免费视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陈华出任康明斯中国供应链、质量和信息技术执行总监[09-26]
- 成都客车森鹏电子共携手 绘制海外绿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欧美市场 精进电动耀动2024汉诺威商用车展[09-26]
- 玉柴参加“与中国驻东盟经商参赞面对面”交流会[09-26]
- 北京祥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09-26]
- 媒体关注:从未势能源看中国氢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09-25]
- 尽显“全天候”品质 欧辉BJ6105确实有点大不同 [09-25]
- 森鹏出海 领航商用车数智化转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