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外资垄断关键零部件技术
在日前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沈宁吾表示,在当前经济新形势下,外资在加速向中国转移步伐,目前已经在高压共轨等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形成垄断。此外,在轿车自动变速箱、ABS防抱死系统和汽车电子技术等领域,核心技术也被外方掌控,关键元器件依然依靠进口,国内研究没有突破性转变。
沈宁吾表示,今后外资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行业地位将更加凸显,外资将利用其先进技术和配套体系取得更多优势,目前外资企业已经在国内主机厂配套中取得上风,如东风本田的130余家国内一级供应商中,纯中资的零部件企业只有30家。
外商垄断高压共轨系统技术
沈宁吾特别提到,在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升级为国III标准的过程中,由于国内零部件技术的研发难以追上新法规实施步伐,外资企业在零部件关键系统加强了垄断地位。由于外资零部件系统价格偏高,带来国产汽车发动机和整车成本上升幅度较大,如新排放标准的柴油汽车每台单价就上升2万元。据悉,欧洲从欧0到欧III排放标准的变化所用时间为27年,我国只用了17年。
沈宁吾表示,在关键的汽车高压共轨系统领域,目前主要供应商是博世、日本电装、德尔福等外国厂家,其中,博世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垄断地位。国内众多企业虽然也在开发共轨系统,但是均未达到稳定质量要求,这一核心技术还被外方牢牢控制。
他透露,中汽协已经和博世就降低产品价格和满足供货需求进行了交流,博世表示将加快国产化进度,增大产能,同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低成本共轨系统,以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
外企增资和独资趋向明显
沈宁吾还表示,当前我国零部件产业结构变化正在呈现新特点:除了掌控关键部件技术和为中外合资企业供货优先权外,外资增持和独资的发展趋向明显。
他以博世为例表示,博世目前在中国投资了18家公司,形成了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投资企业几乎全是独资或控股,唯一一家50%对50%的合资企业联合电子,也已通过了博世控股51%的董事会决议。在其他外资零部件企业,这一趋势也十分明显。
据中汽协对2007年国内7579家规模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统计数据,外资企业效益最好,外资控股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达到8.2%,明显高于国内民营企业的6.8%和国有企业的5.9%。在2007年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数量17家,实现利润37亿元,业务收入389亿元。
沈宁吾表示,由于金融风波对汽车市场的冲击,整车厂的市场压力正在向零部件企业传递,很多内资企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亏损压力,内企抗衡外企的出路在于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1.4%,远低于国际平均的6.6%。此外,内资需要占据与主机厂的配套先机,改变完全受制于主机厂的从属地位。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politicsinfo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完美作业网有免费视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politicsinfo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完美作业网有免费视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陈华出任康明斯中国供应链、质量和信息技术执行总监[09-26]
- 成都客车森鹏电子共携手 绘制海外绿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欧美市场 精进电动耀动2024汉诺威商用车展[09-26]
- 玉柴参加“与中国驻东盟经商参赞面对面”交流会[09-26]
- 北京祥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09-26]
- 媒体关注:从未势能源看中国氢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09-25]
- 尽显“全天候”品质 欧辉BJ6105确实有点大不同 [09-25]
- 森鹏出海 领航商用车数智化转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