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哈尔滨变速器厂:研发路上荆棘多
10月8日,一汽哈尔滨变速器厂技术研发中心副部长赵大富向本刊记者介绍了工厂在研发自动变速器AMT技术以及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多年来,赵大富一直关注国内变速器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变速器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已有50多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哈尔滨变速器厂,是生产汽车变速器的专业厂家。目前,工厂已具备年产变速器12万台的生产能力。
目前,一汽和国内所有企业一样都在自主研发自动变速器,国内部分技术已经产业化了,并且供给国内低端市场使用,当然,舒适性差,可靠性、故障诊断等控制不完备是这类变速器的不足之处。国内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要数吉利,但是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就商用车自动变速器AMT而言,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双锥同步器,国内虽然已研制出来,但是性能差、质量不稳定。二是制作材料问题,例如合金类材料,有时候材料的差距几乎就决定了产品性能的差距。三是轻量化问题,国内产品重量大,即浪费材料又耗油,导致制造成本上升。四是自动变速器的传感器多,与发动机匹配难度大。由于整车厂整体技术还很不成熟,我国研发的电控发动机也处于初期阶段,安全不匹配、稳定性不够。
除了以上在机械加工、技术含量和匹配性方面的差距,自动变速器产业化还取决于我国民族工业的整体环境发展状况。
首先是自动变速器市场供需双方割裂,无法运用合理市场调节机制。以商用车为例,大多采购车主本人并不开车,他们总是为了盈利而压低成本,而开车的司机才会顾及各方面的性能,这种消费者割裂不利于对准市场进行适用性技术改进。目前,仅有豪华客车等高档客车才会体现有高性能的市场需求。
其次是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利。“抄袭”是业界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DCT、AMT、AT、CVT四大类型自动变速器技术进行着艰难的研发和推广。目前,一汽集团生产的部分商用车匹配了AMT;洛阳三明和湖南容大联合开发了CVT产品,但还没有量产;国内也有一些企业在重点开发应用于乘用车的4AT和6AT产品;而DCT在国内科研基础比较薄弱,需要DCT相关零部件供应商同步发展。
第三则是国内企业研发联合中也出现问题。自动变速器受控于人的被动局面,使国内汽车企业已经认识到:无论自身资金、技术实力,都很难支撑单独完成一个重大课题的研发。于是,大家开始寻求研发联合,例如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包括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华晨、吉利、奇瑞等在内的国内10余家汽车企业,组建“中联发实业有限公司”,着力研发自动变速器的关键技术。但是,至今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方面是国内企业之间责任、利益关系理不顺批;另一方面,采取怎样的方式与国外企业合作,才会使双方都能接受。权益划分是研发联合的又一个难题。
王声堂:变速器企业和整车厂需加强合作
前段时间,吉利研制出来的3挡自动变速器受到了业界的认可,并获得了奖励。业界认为,吉利将是中国自动变速器实现真正产业化的第一家。这种自主的研发值得肯定,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只是一个落后的产品,和国外的差距很大。
事实上,我国对AT、AMT这样的技术也都研究了一二十年。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和高校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洛阳三明早在2003年就独立研发出了CVT变速器,而且还进行了3万公里的路试、20万公里的台架试验,实现了无故障运转。然而,在后期实现产业化、批量化生产的过程中却因为“势单力薄”、资金短缺而搁浅。
与实力较弱的民营企业相比,像一汽、东风这样有钱的国有企业反而没下多少功夫。这和过去传统的体制有关,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创新,所以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动力不足就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和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有关,企业要想在研发上有所成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研发出来的成果还不一定能转化成经济效益。而国内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让一些企业把目光直接转移到了从国外进口上,这样不仅避免了研发的风险,还可以“短平快”地实现经济利益。结果就是,没钱的拼命去研究,而有钱的却拿着钱直接从国外进口。
由此看来,财力有限的变速器企业和研发机构与大集团之间的合作很有必要。除此之外,变速器企业和类似大集团之类的整车厂合作,也可以解决后期“装车试验”的问题,因为这是摆在研发和产业化之间一道非常重要的坎。
王声堂介绍说,国内一些变速器产品已经具备了产业化的能力,生产线也有,但是面临一个和整车厂配套的问题。而我国目前的整车合资企业多半被外方所控制,少数几家民营企业实力又很有限。所以,合资企业在变速器采购过程中,往往是从自己的配套厂来直接引进,很少给国内企业机会。比如,北汽与现代建立整车厂后,现代集团不愿在北汽集团下属的北京齿轮总厂生产变速器,而是将其控股的摩比斯搬过来进行定向采购。
从中国整个变速器市场来看,国外巨头大都已经在国内建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他们正在依靠技术优势来“杀伤”和“围堵”我国自主变速器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形下,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企业和整车厂急需主动加强合作,增强抵抗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politicsinfo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完美作业网有免费视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politicsinfo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完美作业网有免费视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陈华出任康明斯中国供应链、质量和信息技术执行总监[09-26]
- 成都客车森鹏电子共携手 绘制海外绿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欧美市场 精进电动耀动2024汉诺威商用车展[09-26]
- 玉柴参加“与中国驻东盟经商参赞面对面”交流会[09-26]
- 北京祥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09-26]
- 媒体关注:从未势能源看中国氢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09-25]
- 尽显“全天候”品质 欧辉BJ6105确实有点大不同 [09-25]
- 森鹏出海 领航商用车数智化转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