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安全工程须“软”“硬”兼施
校车事故频发,引发了人们对于校车安全性的高度关注。《校车安全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出台并公开征求意见。各地政府也相继行动,或购置新车,或细化管理;各家客车企业借势大力推广,各种侧翻、碰撞试验如火如荼地开展。宇通、厦门金龙、安凯等客车公司争相推广自己的校车产品。
事实上,校车在中国的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眼下因政策出台而刺激出的“校车热”现象,却不得不令人警惕其发展基础是否稳固。
从国内客车制造商的现状来看,自去年7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颁布实施后,国内拥有专用校车生产资质和产品公告的客车企业约有20家,具备生产条件的客车企业并不在少数,但是形成规模生产的企业却寥寥无几。目前从事校车运营的车辆中,大多数也都是营运客车、改装车或者农用车。
校车的发展除了需要合格的客车产品这些“硬件”条件外,运营模式、管理法规等“软”环境也同样重要。
从市场推广角度来看,各地学校购置专用校车都需要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校车的采购费用需要有稳定、持续的来源;而在运营方面,也同样需要有明晰的商业模式。
从甘肃、徐州、辽宁等地发生的校车事故来看,“人为因素”在事故原因中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也意味着校车运营的管理已经超出了单一车辆运营的范畴。
校车运营安全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匹配的一种重要监管工具是目前车联网技术下的车辆监控与管理系统。日前,在某汽车厂商的车联网战略发布会上,主办方透露,包括G-BOS在内的车联网技术将成为校车上的“标准配置”。
新技术的运用,或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安全监管中的人为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校车法规的完善对于校车安全所起的保障作用。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politicsinfo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完美作业网有免费视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politicsinfo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完美作业网有免费视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国庆假期收官,藕粉出行体验分享来啦![10-08]
- 合肥国际新能源车展 安凯引领“智·电”出行[10-01]
- 智驭未来 匠心筑梦 中车电动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冠军揭晓[09-30]
- 打卡《黑神话:悟空》取景地 还得靠依维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质量旅游客运服务体系[09-29]
- 绿色公交“新风景”安凯纯电动G6批量上岗绍兴 [09-29]
- 公共出行焦虑重重 欧辉客车BJ6859帮你做好情绪管理[09-29]
- 梦想1+1 VIP 中通客车助力森煜汽运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靓丽名片[09-29]